一棵树的思念

一棵树的思念

 陈建中

 

我默默地站在这棵泡桐树前,仰望着它高大的躯干和如云的树冠,努力试图去触摸它生命的脉搏,感知它高洁的灵魂,体悟它深邃的精神内涵,不仅思绪绵绵,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眼前的这颗树,就是焦裕禄同志1963年春天亲手栽植的一棵泡桐,如今已经整整56岁了。昔日的兰考,“三害”(指风沙、水涝、盐碱)之中风沙为最。焦裕禄同志汲取群众智慧,总结和找到了广植泡桐治理风沙的良方。56年来,这棵泡桐已经长大,树身高大挺拔,树围三人合抱,树冠像一个巨大的伞盖穹庐,蔽荫着一大片土地。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之为“焦桐”。

我仔细地仰望着眼前的这棵大树,为它的繁茂和苍翠由衷地感叹,它是那样的伟岸挺拔,又是那样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这本是一棵极其平凡、普普通通的泡桐树。在兰考10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千千万万棵这样的泡桐树,组成了一块块绿洲,汇成了绿色的海洋……

你不曾想到,五十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不毛之地,风沙肆虐,水涝成灾,盐碱遍地。焦裕禄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访老农,了解到栽植泡桐可以防风固沙,于是栽下了这棵泡桐树,并深深地扎根于这块土地。兰考人民在焦裕禄带领下,种下了一棵棵、一行行、一排排、一片片这样的泡桐树,彻底地改变了这块土地的命运!

这又是一棵不平凡的永恒的泡桐树。因为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人永远的化身。我端详着,思考着,它如何经历了狂风沙暴、冰刀霜刃的侵袭,由一棵弱小的树苗,成长为如此的参天大树!

病魔无情地吞噬着他的生命。临终之前,焦裕禄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党组织把他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他说:“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真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于是他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与这块土地融为一体,紧紧相拥,血脉相连,生死与共,永不分离……

栽下一棵泡桐,留下一片绿荫,竖起一座丰碑,生成一种信念。如今的兰考,郁郁葱葱的泡桐深深扎根于脚下的泥土之中,更挺拔于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田之上。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我们思念一个人,同时又思念一棵树。大家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怀着庄严穆肃的心情,瞻仰眼前的这棵树,并被它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我抚摸着它,感受着它顽强的生命力!正是它的召唤,才集结起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同类,守护着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你不可想象,昔日这里风沙肆虐,沙进人退;而今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正式宣布,兰考县率先脱贫。我想,这棵树不正是共产党员的化身吗?有了这棵泡桐,兰考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有了灵魂,有了打不垮的意志,有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如今这里荒漠变成了绿洲,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竟是这样的富饶美丽,这样的和谐幸福!

我曾想,什么是焦裕禄精神?从这棵“焦桐”身上,我看到了你坚毅的面庞,看到了你不屈的身影,看到了你炽热的情怀,看到了你高尚的灵魂,更看到了你矢志不渝的信念。你是大地之子,也是人民的儿子。你心里永远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你自己。我终于明白了——这棵高大的泡桐树,不就是你精神的化身与象征吗?!

每当春天来临,这棵“焦桐”便开满了紫色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整个兰考大地的泡桐树,也都盛开着紫色的花朵,飘散着浓郁的芳香;乃至华夏大地上,到处都开满了“焦桐”般的花朵,散发出浓烈馥郁的芳香。这花朵,仿佛是你欣慰的笑容;那树叶随风发出的飒飒声,不正是你爽朗的笑声吗?!

受到这棵树的感染,我也想成为一棵泡桐,不管祖国把我植根哪里,我都将像“焦桐”一样,顽强地生根、生存、发芽、开花,用自己的一片片绿叶,去蔽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沧海横流,方显出民族本色!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经历过辉煌,也遭受过屈辱,但从没有彷徨退缩过,而是众志成城,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创造了不朽的东方文明和灿烂文化。而焦裕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并深深植根于全国人民的思想意识之中。如今,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华梦而努力奋斗!我们的祖国,需要千千万万棵这样的泡桐树,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座高山,每一片原野,每一条沟壑,用一片片绿叶,去装点祖国大地,使华夏大地永远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2019年7月5日凌晨4点于焦裕禄干部学院)

 

陈建中: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原总编辑,北京物资学院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管理世界》、英国《系统研究与行为科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30余部,有十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