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斗悍匪,走近焦裕禄的军事战斗生涯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着一座焦裕禄的全身雕塑。焦裕禄是广为人知的模范县委书记,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焦裕禄还曾领导县区民兵,并踊跃参与战斗、智斗悍匪。在历次军事战斗中,焦裕禄多次帮助队伍化险为夷,屡立战功,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

临危不惧,巧借调兵号退敌

焦裕禄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北山村一户农民家庭。在那动荡的年代,他受尽了各种磨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加入了村里的民兵组织,开始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

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便已经开始在局部加紧对解放区的试探和侵扰。为了防止敌人的侵犯,距离焦裕禄的家乡北崮山村几里路的八陡村成了前哨阵地之一。焦裕禄经常和战友们一起轮流在村口站岗放哨,由于他略通音律,组织上给他发了一把军号。站岗放哨之余,焦裕禄一有空就会爬上村后的崮山或岳阳山,嘀嗒嗒地练习军号。没用多久,不管是集合号、调兵号,还是冲锋号、休息号,他都能吹得急紧舒缓,错落有致。

这年收成不好,东部的解放区和西部的国民党统治区域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粮荒。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区各村寨中贴满了“三日无粮,敌人就慌”“不许西走一粒粮食”“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筹粮交给解放军”等宣传标语,群众自发要求不得将土改分得的粮食、牲口等物资流往敌占区,多次挫败敌人的抢粮企图。

一天,恼羞成怒的敌人纠集国民党残部和还乡团从博山方向来袭,翻越岳阳山,计划从北崮山的侧背偷袭焦裕禄他们所在的根据地。村口两个哨位上的民兵发现了敌情,当即开枪示警,但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近村口,形势十分危急。一旦敌人全部扑下山来,绝不是北崮山民兵手里的几十条枪所能抵挡得住的。

情急之下,大家建议放弃这块根据地,从后方的郭庄撤离。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焦裕禄飞步登上了崮山,面对携枪带炮气焰嚣张的敌人,他毫不畏惧,左手叉腰,右手握号,熟练地吹起了调兵号。

听到号声,正要撤走的民兵误以为八路军的大部队增援来了,就转身占据有利地形,开始顽强抵抗。正在进犯的敌人听到这样高亢、嘹亮的调兵号声,误以为中了埋伏,掉头就跑。就这样,焦裕禄利用敌人对战场情况的不熟悉和畏战心理,巧用一曲调兵号成功化解了敌人的这一次进攻。

时至今日,北崮山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概括了焦裕禄吹号怯敌的故事:焦裕禄,本事高,敌人来,他不跑,爬上崮山吹洋号。什么号?调兵号,吓得敌人哇哇叫,爬着跑,滚着跑……

故布疑兵,智献空城计

1946年1月,由于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焦裕禄在家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上级选调他担任博山县崮山区武装部干事,肩负领导、组织该区多村民兵武装的重任,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部队偷袭、骚扰敌人和刺探敌情。

1946年6月,在完成战争准备后,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全然不顾广大中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7月,国民党王牌部队、蒋介石的嫡系、全部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整编第74师一部,妄图进攻崮山根据地。

我军第9师根据上级指示,开到崮山地区,进行保卫解放区的战斗准备。为了摸清敌人的兵力部署和进攻日期,组织上决定,让熟悉地形的焦裕禄作向导,配合部队完成一次侦察任务。在化装侦察过程中,焦裕禄等人得到了一份绝密情报:博山县保安队纠集博山、淄川、章丘三县的还乡团武装,配合整编第74师一部,准备在近几日血洗崮山根据地。

岳阳区地处博山解放区边缘,北崮山又是博山解放区的西大门,一旦被敌人攻破,解放区必将遭受血光之灾。然而此时,部队主力早已被调到外围,寻机集中优势兵力机动歼敌,北崮山兵力空虚,只有少量地方民兵武装。

得到情报后,岳阳区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分析我当务之急,就是如何争取时间,迟滞敌人的进攻。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焦裕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他说:“鉴于我军主力回师不及,单靠民兵很难挡住疯狂来犯敌人的进攻,可以利用敌对我主力部队的畏惧心理,虚张声势,巧布疑兵,在崮山周围几个村布置现场并散布消息,上演一出空城计,迟滞敌人进攻,为我军主力赢得歼敌战机。”

会议经过慎重研究并报上级批准,决定采纳他的建议。会议结束以后,空城计便开始在崮山几个村紧锣密鼓地实施。为迷惑敌人的密探,焦裕禄让人在崮山周围的东、南、北崮山村和黑山、岳庄、岱庄等十几个村庄的每个村头都用粉笔写上“某团某营驻”,在各村百姓家门口写上“某排某班驻”,街上还安排人拉着一辆辆蒙得严严实实的骡马大车来回驶过,看起来像是炮车和辎重。

敌人通过侦察,误以为我军主力就在崮山,随即停止了主动出击,转攻为守,就地修工事,掘堑壕,加紧备战。直到5天以后,敌人才知道上了当,恼着成怒地向剧山根据地扑来。然而,此时我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回援,正严阵以待,敌人一进入伏击圈,即被迎头痛击。敌人在我军的凌厉攻势下,一触即溃,被打得丢盔弃甲,溃败之敌最终被全部歼灭。

欲擒故纵,智斗悍匪黄老三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配合战略反攻,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从山东解放区抽调一大批干部,组建一支支援和发展新解放区的队伍——淮河大队,集中在渤海地区惠民县油坊张村进行整训,待命南下。焦裕禄被选中,加入了这支队伍。

同年10月,经过3个月的集中整训,淮河大队开始行军南下。1948年1月,焦裕禄到达豫皖苏地区后,随即被分配到河南省尉氏县,先后被任命为彭店区区队指导员、尉氏县宣传部干事、大营区副区长等职,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等工作。

此时的河南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常年的战乱,“盗风之盛,甲于各省”。尉氏县地处豫东平原,自1947年5月起,先后被我军4次解放,在失而复得、反复拉锯,敌我力量犬牙交错的复杂环境中,匪患就像一次又一次复燃的野火在城乡蔓延。1948年10月24日,人民军队解放开封,尉氏县也随即解放。但在乡下,四散潜藏的土匪等反动武装,还远未肃清。

1949年春,焦裕禄到大营刚一上任,就听闻这里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土匪窝,当地的百姓都说:“大营九岗十八洼,洼洼里头有响马。”其中,有个叫黄老三的土匪头目更是罪恶滔天。

此前,黄老三曾以大营区伪镇长的身份,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土匪武装,他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在大营强占民田,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仅死在他手中的人就有80余个,当地的群众对他是恨之入骨。后来,黄老三的土匪武装虽然被打垮过,但他却一直躲在暗处搞暗杀,反攻倒算,还伺机袭击区部,闹得大营土改工作迟迟开展不起来,不到1年时间,就先后换了7任区长。

为了彻底肃清大营的匪患,焦裕禄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根据敌强我弱、敌暗我明等实际情况,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办法。他先是接到线报,带人包围并抓捕了黄老三手下集聚在山川寺正准备夜袭区部的8个土匪头目,在请示上级后,组织召开公审大会,当众处决了他们。

这次行动不仅剪除了黄老三的左膀右臂,还在大营赢得了民心,树立了威信。紧接着,焦裕禄把大营区分为6个乡,选举了乡长和民兵队长,在每个村都重建了农会,加强了队伍建设。随后,焦裕禄组织民兵四处查访土匪下落,收集各类情报,没收土匪枪支,宣传党的政策,让许多罪恶较轻的土匪自发弃暗投明。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营区的群众被有效发动了起来,沉重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

但考虑到黄老三深耕大营多年,背后肯定还潜藏着更多的土匪,直接将其击毙不利于彻底铲除当地的匪患,于是,焦裕禄便表面上假意与他合作,暗地里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伺机对他进行抓捕,一步步削弱他的势力。

1949年的清明节,按照民间习俗,黄老三独自来到黄家老林,祭奠自己的先祖。焦裕禄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民兵将他抓了起来,在诱使他交出50支暗藏的手枪后,将他放了回去。但是,黄老三并没有因此老实下来,他一回到家,就残忍地杀害了潜伏的一位民兵。焦裕禄得知情况后,十分气愤,就以黄老三儿子来信的名义,派人把他引到了区部。一进院子,焦裕禄就叫人把黄老三拿下。这一次,焦裕禄还和上次一样,让他再戴罪立功,在迫使他交出了200支暗藏的手枪和供出了一些潜藏的土匪后,又将他放了回去。随后,焦裕禄顺藤摸瓜把其他潜藏的土匪都一一抓了起来。

连续两次吃了大亏的黄老三心有不甘,为了东山再起,他扮成了马夫乔装逃出了大营,开始四处招兵买马。焦裕禄便带人埋伏在他回尉氏必经的道路上,再次将其抓获。焦裕禄抓到黄老三以后,经请示县委同意,大营区政府召开了公审大会。

会上,群情激愤,焦裕禄让曾经被黄老三欺压过的群众一个接一个上台,声泪俱下地控诉他的罪行。最后,焦裕禄代表人民代表党,依法宣判黄老三死刑。黄老三被枪毙以后,大营区的群众奔走相告“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大营区的匪患被彻底清除,土改工作也得以顺利推进。


(作者:贾关青,焦裕禄精神研究院研究员、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师)

(原载于:《军事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