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建设:“焦裕禄是共产党人见贤思齐的榜样”

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陈思编著的《焦裕禄的九年洛阳岁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现将本书收录的我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席建设的采访文章登载如下:


采访组:席建设同志,您好!我们知道,焦裕禄在洛矿工作经历中,完成了两次转变,一是由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的转变,二是由普通干部到国企领导干部的转变。随着角色的转变和个人的成长,焦裕禄的党性意识、政治品格、家风修养也不断提高。请您分析一下。


席建设:首先是党性意识方面。焦裕禄到洛矿工作前,任职郑州团地委第二书记,从事地方和团的工作,对于工业建设管理还是个新手。到洛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修建主城区到厂区的道路。从团干部到抬土、搬石头、修路的泥腿子,焦裕禄发扬党员干部的拼搏劲头,身先士卒带头干。随着工人的逐渐增多,工地上人满为患,临时搭建的工棚住不下,焦裕禄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干部们全部搬出工棚,让工人住里面。他风趣地对干部说:天当房地当床,上哪儿去找这么大的房、这么大的床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焦裕禄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共产党人无私无畏、一心为党的坚贞品格。学习焦裕禄,要秉承他一马当先、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革命乐观心态。只有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前,敢于直面问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群众才会信任、才能信服,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不断增强。

其次,是政治品格方面。当时国家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管理方式和科学化流程还都没有建立起来。在调度科,焦裕禄发现不少人还背着思想包袱,有的人认为干调度是上压下顶,两头受气,出力不落好;有的人认为干调度,整天跑腿学不到技术,搞不出名堂。针对这种情况,焦裕禄找到科室骨干人员谈话后,组织大家进行考试,让大家重视理论学习和对厂党委工作部署的了解掌握。焦裕禄强调:管生产的,不能光靠下调度命令,光讲零件、光要数字。要调度好生产就要先学好党的政策方针,了解厂党委的工作计划和行动部署。他说:“一个好的调度员,首先必须学会抓思想,真正做到既是调度员,又是宣传员、技术员”。因善于做思想工作、抓党建管理,焦裕禄被厂里员工亲切地称为“政治科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领导人民取得如此的成绩,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除了自身努力、制度发展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非常透彻,真正赢得了民心。焦裕禄不管在洛矿、尉氏,还是兰考,他都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并善于以思想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再次,谈谈家风修养方面。家风是一个家族及其家庭成员传承下来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家庭关系等家庭风格。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认为,主要有三条:第一是热爱劳动,不能不劳而获;第二是艰苦朴素,不能跟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就比学习比进步;第三是领导干部的家属孩子不能搞特殊化。提到焦家的家风,主要在兰考工作期间宣传的多、总结的多。家风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焦裕禄在洛矿期间,就已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风管理了。可以说,很多重要的家风品格,在洛矿时就已经孕育形成了。当时,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在车间负责统计、收发资料等工作,工人们同情徐俊雅的孩子多、家务重,两腿浮肿,几乎走不成路,都建议焦裕禄给她调个轻松的岗位,但焦裕禄坚决拒绝。还有一次,洛矿厂里举行文艺汇演,门票按职工人头发放。考虑到焦裕禄家里人口多,小李就准备多发几张,焦裕禄没有要。后来,小李又找到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但徐俊雅直言拒绝:“老焦对我说过,只管让孩子吃饱、穿暖,让他们好好学习就行了,不能搞任何特殊。”在生活上,焦裕禄十分俭朴,早上总是一碗稀饭一个馍。他患了重病,厂里给他买了一只鸭子,他舍不得吃,把鸭子养起来。他的穿戴也很简单,天冷了,他总是披着那件救济的破大衣,孩子穿的也很朴素,大都带着补丁,职工都说:“人家当科长的都穿得很好,可你还不如一般的职工。”焦裕禄笑而不答。他的儿子焦国庆穿的鞋子前后都烂了洞,爱人让他给孩子买双新鞋穿。他说:“再迁就一段吧,现在天气逐渐暖和了,只当是个凉鞋。”焦裕禄对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每天放学后,他都叫他们到空地上种菜。他说:“让孩子从小就锻炼,能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不然他们就不知道粮食的珍贵。”在厂里,他平时还让孩子打扫走廊,给办公室的炉子清除煤渣。焦裕禄教育孩子多参加劳动、接受锻炼,就是希望通过锻炼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让他们自觉接受生活的考验。


采访组:焦裕禄在洛矿工作期间,正值年富力强,是其工作能力、思想认识日臻成熟的阶段,这些都为他走上更重要岗位奠定了重要基础。您是如何理解焦裕禄在洛矿的9年对他后来在兰考治理实践的影响的?


席建设:焦裕禄在洛矿的9年不仅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政治品质,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掌握了一整套大工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成为了一名成熟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这为他后来领导兰考的治理实践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第一,焦裕禄在洛矿的9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焦裕禄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早在南下来河南前的“三查三整”运动中,在党的教育下,他就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当时,焦裕禄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他就经常领着战友们学习党的文件,学习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党八股》等文章,还带头忆苦思甜,帮助大家提高觉悟,武装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到洛矿工作以后,焦裕禄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比如,1956年7月至10月,在大连实习期间,焦裕禄连续在厂报连续发表了《减速机工段党小组是怎样保证完成计划的》《对工段长工作方法的几点体会》《谈谈前方竞赛中的问题和意见》等多篇署名文章,强调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发动群众,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受到了厂党委的重视和采纳。1956年12月,在长期实践和思考基础上,焦裕禄又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了10条工作经验:“要依靠群众;要发扬民主;要经常总结工作;要学习政治;要利用积极分子做工作;要了解群众思想,关心群众生活;要依靠党的领导;要搞好团结;要学习党的政策;要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1956年12月31日,焦裕禄学成归来回到洛矿后,被厂党委任命为全厂最大的车间——第一金属加工车间主任。焦裕禄担任车间主任以后,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开展生产和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车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962年12月6日,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工作,更是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当时,灾荒压头,人口外流,干部们思想极不稳定,纷纷想门路离开兰考。有一位干部还总结了十二愁:“吃也愁,穿也愁,住也愁,烧也愁,出门愁,进门愁,前也愁,后也愁,白天愁,夜间愁……愁来愁去没个头。”作为我们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焦裕禄到兰考后,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通过初步了解,深刻地认识到“干部不领,水牛掉井”,“问题是要干,要革命”。为此,他不仅经常找干部们谈心谈话,还带领他们到火车站调研,到革命烈士陵园忆苦思甜,并在不久召开的县委扩大会议上,针对部分干部、党员中的畏难情绪,领着大家学习毛泽东同志“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论述,大讲了如何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兰考形势,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利条件。他说:“我县虽然连遭几年灾害,给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在座的一批干部,只要我们挺起腰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动员,兰考广大干部的思想很快统一到了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后来战胜困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第二,焦裕禄在洛矿的9年养成了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科学求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关键的一点就是科学认识和把握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焦裕禄在洛矿和兰考各项成绩的取得,都是建立在这一态度的基础上的。比如在洛矿,1958年春,厂党委决定,由焦裕禄所在的车间承担试制新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的任务。为缩短工期,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把整台苏联机器上的上千个零件全部拆解下来,一件一件进行熟悉。看着机床底下满身油污的焦裕禄,有些技术员不解地说图纸上都有标注,焦裕禄却说:“那不是一回事,别管设备多么复杂,总会有个规律。如果你亲自找,找到一个核心部件,其他的也就能找到了。如果单单看图纸,那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镆没味道。”正是靠着这股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焦裕禄不辱使命,带领车间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时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试制工作,受到了苏联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厂党委的隆重表彰,他所在的车间也被评为先进车间。

到兰考工作以后,焦裕禄保持和发扬了这种科学求实的精神。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兰考的问题,焦裕禄在前期走访过程中发现,兰考问题的根源是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三害”不除兰考将永无宁日。但如何根除“三害”,焦裕禄认为,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获取第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于是,在他的提议下,兰考县成立了一支由干部、技术员和老农组成的“三害”调查队,他还经常和调查队一起深入一线调研。同事们见他身体不好,就劝他不要下乡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就行,他却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最终,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焦裕禄带着调查队终于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分布情况和形成机理,并按照工业管理的办法逐一绘制出了分布图。调查结果显示,兰考县共有大风口84个,盐碱地20万亩,低洼易涝地30万亩,阻水工程160多处。调查结束以后,焦裕禄就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关于治沙、治碱、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草案),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为科学治理“三害”指明了方向。

第三,焦裕禄在洛矿的9年培养了驾驭全局的能力水平。驾驭全局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科学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一说。当年,焦裕禄在洛矿,不仅要搞基建,还要学技术、学管理。因此,在大连实习期间,焦裕禄总是不耻下问,向干部学车间管理,向调度员学生产调度,向计划员学计划安排,向工人学专业技术,很快就从农业战线上的“泥腿子”成长为工业战线上的“行家里手”。1959年1月,洛阳矿山机械厂党委任命焦裕禄为洛矿生产调度科长后,更是培养了他全面驾驭生产管理的能力。我们都知道调度科长一职在企业中的分量,他不仅要熟悉上级的政策精神,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对生产进行组织协调,对过程工艺技术进行管理,还要审核全厂生产经营月、季生产作业计划,审定生产调度所需的各项规章制度,随时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考核,等等。但焦裕禄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在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并把洛矿的生产调度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展现出了高超的管理能力。正因为如此,1961年底,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刘建勋在洛阳矿山机械厂检查工作时发现,从农业战线来的焦裕禄领导有方,他把管理工作干的非常出色,堪当重任。

1962年5月焦裕禄就被调回尉氏县,担任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主要负责农业农村工作。回到尉氏以后,焦裕禄通过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次了解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圆满处理了尉氏县和鄢陵县贾鲁河滩争地事件,划定了两方都能接受的地界。同时,深入该县大桥乡席苏村蹲点调研,积累了大量农村治理工作经验。期间,他不仅积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建起了砖窑,走出了一条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还引导他们将土地由单一的种麦、种红薯,改为麦棉套种,为提高群众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1962年11月23日,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焦裕禄在一份《席苏大队巩固集体经济的试点总结》上写道:“每到一地,都必须向群众讲清形势,讲清前途,讲清党的方针政策,讲明党的态度;每一时期,都必须抓住突出问题,抓住突出思想,抓住突出人物;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调查研究,实行重点与一般相结合,解决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武装骨干与发动群众相结合。下到农村的干部,要实行‘三同’,这样才能抓住思想上和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党群关系。”可以说,回到尉氏是焦裕禄走上领导工作岗位的重大转折,也是他农村工作方法成熟的重要一步。不久,由于焦裕禄的出色表现,又被开封地委选派到当时灾情最为严重的兰考主持工作。焦裕禄在治理兰考的过程中,除了科学领导除“三害”工作以外,治理活动可以说是覆盖了各个领域。比如,为了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他一方面撤销了“劝阻群众外流办公室”,组织群众有序外出谋生,一方面组织干部四处采购“议价粮”。再比如,为了鼓励群众生产自救,他提出:“应该根据原来基础和群众觉悟逐步搞,实事求是,解决突出问题。可以实行‘六包’,即:临时包工、小段包工、大段季节性包工、常年包工、专业包工(看果树、副业、红薯育苗包给个人)、连续包工(作物、地块、管理人不变,队里种啥他包管啥)。‘六定’:定任务、定完成时间、定劳动报酬、定质量标准、定期检查、定奖惩制度。林区最好将林木和土地一齐包下去,按照比例分成。”他还要求各公社都要因地制宜组织劳动力搞副业,能搞啥就搞啥,能烧砖的烧砖,能养猪的养猪,有条件的可以编筐编篓等,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在领导除“三害”和生产自救的同时,他还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积极整顿干部工作作风等等。正是靠着在洛矿长期养成的驾驭全局的能力,焦裕禄在兰考的治理才显得举重若轻,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干了一年多时间,但做的都是谋划长远、打基础的事情,不是急就章。”焦裕禄在兰考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其在洛矿积累的大工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基层工作中的灵活有效运用,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党的性质和宗旨完美的诠释了出来,为我们党树立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的光辉典范。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焦裕禄精神形成在洛矿,发扬广大在兰考”的重要原因。


采访组:无论是在洛矿,还是在兰考,焦裕禄都用自己亲民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有浓厚的焦裕禄情结,2014年3月,他在兰考调研指导时曾满含深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现在,我们想先请您介绍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有哪些重要论述。


席建设: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让全国人民记住了焦裕禄这个不朽的名字,而且这个名字也深深镌刻在了习近平同志的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高原做知青,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的知青岁月中,能否适应农村的环境,如何改善群众生活,一开始习近平心中也没有把握,他就和焦裕禄一样克服各种困难与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逐渐从一个刚出校门什么也不懂的学生娃成长为人民群众的一份子。1974年,21岁的习近平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他上任后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给村里办了沼气、打了一口井、办了一个铁业社、办了一个缝纫社、办了一家代销店、打淤地坝、办了一个磨面坊,为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时至今日,像兰考人民念念不忘焦裕禄一样,梁家河的群众也永远感念这个“好后生”。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很早就在年轻的习近平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通过实践,认识到焦裕禄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好学、好用,管学、管用。

梁家河7年的知青岁月,不仅让习近平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知识和经验,还让他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1982年初,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也为了更好地接近民生民情,已经在中央军委工作的习近平,主动要求到农村基层去工作。他跟一位亲密朋友说:“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1982年,习近平到正定工作后,不仅经常骑车下乡搞调研,走访群众,还在中央没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在河北省率先开展了“大包干”试点,为正定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此外,为了改进全县领导干部作风,1983年,习近平主持起草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即“六项规定”:一、总揽全局,抓大事。二、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三、搞好“一班人”团结,维护县委领导的统一。四、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六、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共产党能不能治理好国家。为重新唤起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1990年,中宣部组织拍摄了电影《焦裕禄》,并在全国热映,此外,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三位作者穆青、冯健、周原重返兰考,根据群众的呼声写下了另一篇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在全国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热潮。在这期间,1988年至1993年,习近平先后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1990年7月15日中夜,习近平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写下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并于1990年7月16日刊登在《福州晚报》上。习近平曾深有感慨地说:“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该诗不仅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还坚定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想。

党的十七大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2009年4月1日,习近平视察兰考,高度概括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并强调指出:“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党的十八大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连续两次到兰考视察工作,号召全党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并在多个重要场合对焦裕禄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评价,从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到“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再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等等,极大丰富了焦裕禄精神的理论内涵,赋予了焦裕禄精神新的时代价值,为我们党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指明了行动方向,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热潮。

对焦裕禄精神的宣传弘扬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在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之一。焦裕禄精神之所以能够深入党心民心,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它高度契合了人们对好党员、好干部的殷切期待,这种期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不懈价值追求。习近平同志对焦裕禄精神的高度赞誉及将焦裕禄作为全党的学习榜样,有力促进了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播,推动将焦裕禄精神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