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再出发

初闻要赴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培训,我的心就已因“焦裕禄”三个字剧烈跳动——那是无数人心中“为民初心”的精神坐标,能在他曾奋斗过的土地上“拾光”充电,这份荣幸让我出发前便暗下决心:要带着最赤诚的态度,学出真东西、扛起新担当,为日后“再出发”攒足力量。

1.jpg

踏入学院的那一刻,崇敬感瞬间满格。看着“焦裕禄干部学院”的牌子,仿佛能触摸到当年焦书记在风沙中奔走的温度,也真切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沉甸甸的“光”。可这份激动很快被“压力”取代:身边的学员全是“大咖”——有深耕理论的研究专家,有低调却手握“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驻村第一书记,还有各行各业的宣讲能手。我一边拼命跟上课程节奏,一边忍不住和他人比较,“我不够好”的内耗像藤蔓般缠绕过来。直到一位宣讲老师一句“要相信组织的眼光”砸进心里,我才猛然醒悟:能站在这里“拾光”,本身就是对我能力的认可,与其盯着别人的脚步焦虑,不如沉下心汲取养分,为“再出发”筑牢根基。这句话,成了我整个培训期的“定心丸”。

培训的“燃点”,藏在每一个为“拾光”全力以赴的瞬间里。今年的结课考核依然是分组宣讲展示,我们二组的伙伴们像是拧成了一股绳,全员参与头脑风暴,没人喊累、没人推诿。有天晚上为了打磨宣讲稿,我们讨论到深夜,直到教学楼锁门才惊觉“被关”了——这样为目标拼到忘我的场景,自从走出校园后便再难遇见,却成了我们彼此珍藏的“独家记忆”,也让我在协作中拾得“团结之光”。高强度的筹备让我既焦虑又兴奋,这份跃跃欲试的背后,是对自己抗压能力的底气,更是对“把宣讲做好”的执念,而这份执念,正是“再出发”时最坚实的支撑。

最戳心的“光”,来自那两场沉浸式情景党课。《您好 焦裕禄》没有炫目的特效,却用真实细节让焦书记“走”到眼前:风沙里种泡桐、深夜改报告、病床上念收成,每一幕都满是为民的赤诚。《传承——做焦裕禄式最美奋斗者》以“焦裕禄明灯邮局”为线,借读信视角讲张桂梅、刘洋等奋斗者的故事,让我看见焦裕禄精神在不同行业的延续。当“党员领导干部灵魂十问”抛出,“是否把自己当人民的儿女?”等叩问直抵心底。泪光中我懂得了:“为人民服务”从不是口号,焦书记、张桂梅们用一生作了注脚,这便是最动人的“初心之光”。走出场馆时眼眶仍红,这份感动不是一时情绪,而是往后宣讲路上的“初心火种”,让我更明晰“再出发”的方向——要把这份光,揉进每一场基层宣讲里。

培训中,我还拾得“突破之光”,撞上了一场“认知刷新”:以前总说自己对AI“依赖却不会用”,直到看到年轻的宣讲员AI动画设计的宣讲方案,才发现创意能如此“实而巧”——那些我连想都没想过的思路,让宣讲质感直接飙升。原来不是AI难用,是我没敢跳出“老经验”的舒适区,这份“跟不上”的紧迫感,不仅没让我退缩,反而成了“再出发”时要继续学习的动力,推着我主动拥抱新方法。

2.jpg

5天的培训落幕,手册上排课的知识点会记住,但比知识点更珍贵的,是我在兰考拾得的种种“光”——二组伙伴深夜互相打气的“温暖之光”,情景课上被触动的“初心之光”,突破认知边界的“创新之光”,还有我重拾的“自信之光”。带着这些“光”回归岗位,我想把兰考的故事、焦裕禄的精神,揉进每一场基层宣讲里,让党的理论不仅响彻万家,更能走进人心。

这场“拾光”之行,从不是结束,而是我作为宣讲员“再出发”的新起点——往后,既要继续做追光的人,更要做把光传递出去的人,让每一次宣讲都成为“传光”的旅程,让初心与担当在“再出发”的路上持续闪耀。


(作者尚盼盼,系2025年度全省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学员  

点击查看学员心声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