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在我院圆满举办

当焦裕禄精神的赤诚与中原文化的厚重相遇,当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实地研学的温度交融,一场为期11天的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之旅,为新时代社科工作者注入了奋进力量。近日,来自全国社科领域的骨干力量齐聚一堂,循着 “理论 + 实践” 的路径,在精神洗礼与文化探寻中凝聚起推动社科事业发展的磅礴动能。

以精神为炬 多维课堂点亮思想之光

01.jpg

学院文体中心开展“凝心聚力 破冰同行” 破冰课程,在互动协作中让学员快速融入集体。

02.jpg

10月27日,培训班举行开班式。开班式后,学员们前往焦裕禄纪念园、焦桐广场,在焦陵前追思缅怀,在焦桐树下感悟初心使命。

03.jpg

学员们从专题讲座《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时代价值》了解焦裕禄精神脉络及时代意义,从音像教学《我眼中的焦裕禄》与互动教学《我的父亲焦裕禄》的动人事迹中感悟焦裕禄精神;《您好 焦裕禄》以场景代入让学员 “亲历” 焦裕禄同志的工作日常,感受其为民情怀与担当;沉浸式案例教学《传承——做焦裕禄式最美奋斗者》通过“焦裕禄明灯邮局”的线索,展现基层、教育、科技等领域奋斗者的群像,传递奉献精神。

“站在焦桐树下,听着焦裕禄同志带领群众治沙治水的故事,我真正读懂了‘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重量。” 一位学员感慨道,“这种现场教学比书本更有冲击力,今后我会把这份精神融入社科教学,让青年学子也能汲取这份力量。” 参加沉浸式课程后,一位学员激动地说:“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攻坚克难的年代,焦裕禄同志的工作方法启示我们,社科研究必须扎根人民、贴近实际,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以实践为径 实地研学触摸国情文化

依托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实践,研修班的现场教学课程让学员在行走中体察国情、坚定文化自信。

04.jpg

学员们走进东坝头镇张庄村与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亲手体验翻淤压沙,在劳作中追忆峥嵘岁月;在木铎湾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四同” 模式感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中原家居博物馆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兰考生产基地,见证兰考从“三害” 之地到产业兴旺的蜕变。

05.jpg

学员们依次前往开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黄河博物馆,在文物与史料中探寻“黄河巨龙的缩影”,感悟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在商都遗址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触摸商都文化的脉络。

06.jpg

学员们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档案馆的现场教学感受“大国重器” 的实力与档案中的历史记忆。

“在张庄村体验翻淤压沙时,手掌磨出了薄茧,才明白当年的艰难。” 来自地方社科联的学员说,“兰考的变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案例,这为我的区域发展研究提供了鲜活素材。” 参观河南博物院后,从事文化研究的学员讲道:“从甲骨文到唐三彩,每一件文物都是文明的见证,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研究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

以研讨聚力 笃行致远续写社科新篇

07.jpg

在“传承焦裕禄精神,担当新时代使命” 结构化研讨中,学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分享感悟,碰撞思想火花。

结业式的举行标志着本次研修圆满结束,随后学员们踏上返程之路。

08.jpg

来自边疆地区的学员在结业时分享道:“这次研修是精神的充电,也是实践的赋能。回去后,我会把中原文化的保护经验运用到本地研究中,以焦裕禄精神为指引,扎根边疆服务群众。”

09.jpg

从焦陵前的追思到黄河岸边的探寻,从理论课堂的深耕到实践现场的感悟,本次研修班以丰富多元的课程、扎实深入的教学,为社科骨干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当返程的脚步开启,学员们心中承载的不仅是满满的收获,更是推动社科事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将带着这份精神滋养与实践感悟,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深耕细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民族复兴华章贡献社科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