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党性修养的历史考论

摘要: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焦裕禄在其十八年的革命生涯中,能够从一名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县委书记,充分彰显了信仰的力量。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焦裕禄党性修养的历史点滴,再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焦裕禄;党性修养;历史考论

01从国破家亡到逃难异乡——焦裕禄的悲惨遭遇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今博山区)北崮山村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祖父焦念礼年轻时在县城开了一间估衣店,靠经商略有积蓄,便置办了一些家业,早年一家人的生活相对比较殷实。焦裕禄曾在1955年撰写的《干部历史自传》里这样描述他的家庭情况:“从出生到15岁,家庭有15口人,15亩地,牛2头、骡子1头,房子20余间。全家依靠种地生活,农闲时开一小油坊,打蓖麻油,资金大部是外债。” 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社会,要维持这样一个基本的生活显然是一种奢望。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日军开始进攻山东,山东最高军政长官韩复榘下令放火烧掉省府、日本领事馆和济南重要的建筑物,纵兵大肆抢掠在济南的洋行、工厂、仓库、银行等,随后不战而逃。国民党败退以后,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武装此时还没有站稳脚跟,山东一时间陷入权利真空,为了自保,这一时期各地会道门等民间结社组织迅速壮大,共计有150余种。1938年末,日军占领博山县,15岁的焦裕禄被迫辍学,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为了反抗压迫,他也加入了一个民间抗日组织“红枪会”。在“自传”中,焦裕禄写道:“老百姓逼得没法,便以南崮山村李星七为首,组织了一个迷信会门红枪会……起来抗日自卫,我参加了此会。” 不久,“红枪会”就被打散。

1941年,山东大范围受灾,焦裕禄的父亲因交不起捐税,被逼自杀。焦裕禄在“自传”中写道:“1941年,家庭没啥吃,又欠下了外债,我还要结婚,父亲终日愁闷,秋天上吊自杀了。”  1942 年,焦裕禄又被日寇以“抗日嫌疑分子”的罪名,抓到东北抚顺大山坑煤矿当苦力。他在“自传”中写道:“这年 6 月下旬的一天,吃过早饭,突然听到大门外狗叫得非常厉害,我赤着脚光着背到大门口一看,两个鬼子一个翻译,持着枪在看我家门牌。我见势头不对,便出大门向南拐弯,想跑掉,但未走多远,从南面过来两个汉奸便衣,各持手枪,迎头碰上,一把将我抓住……从此开始了残酷的地狱生活。” 

1943年8月,焦裕禄在老乡的帮助下,辗转从东北逃回家乡。因年景不好,又没有良民证不敢出门,在家乡待不下去,他只得携妻带儿逃难到宿迁给地主胡泰荣打长工。在“自传”中,焦裕禄有这样一段描述:“回家后没啥吃,将以前爱人的嫁妆衣服等全卖光了,曾两天吃了半斤豆腐。没有伪军发的良民证不敢出大门,见到穿黄军装的就浑身发抖,夜里听见狗叫就害怕,实在走投无路……,无奈才与老婆带着孩子跑到郭庄村岳母家,与岳母一起跟黄台村几家老百姓逃荒到江苏省。” 在逃难的过程中,焦裕禄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对他打击很大。

“没有革命的思想,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一时期,由于缺乏正确的信仰和有效的组织,焦裕禄的反抗是自发的,也是盲目的,很难摆脱最终失败的命运。他在“自传”中写道:“看到日本鬼子势力那样强大,国民党,还有其他各种队伍虽多,但只向老百姓要粮要钱,无人敢抵抗鬼子。自己只好老老实实地当亡国奴。” 就这样,他在宿迁打长工,一晃就是两年多。

02从逃难长工到革命战士——焦裕禄的人生抉择

1945年,新四军解放宿迁,并建立了人民政权。在党的宣传和教育下,焦裕禄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咱老百姓办事的,跟着共产党不仅可以打土豪,还能分田地。此后不久,焦裕禄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家眷从宿迁返回了家乡。这时,他的家乡博山县城虽然尚未解放,但基层政权已经建立起来,共产党正领导群众开展“反奸诉苦”运动。焦裕禄在党的号召下很快就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在“自传”中焦裕禄这样写道:“我参加了民兵,并积极参加了斗争汉奸焦念镐、焦兆瑜,又积极参加民兵连解放淄博县城看押俘虏。”

参加革命工作以后不久,焦裕禄就开始主动向组织靠拢,但由于受早期思想认识的局限,他入党的过程也经历过一些波折,曾先后写过三次入党申请书。第一次,由于思想觉悟不高,只想着入党可以打倒地主为亲人报仇,经过组织的教育,他觉得自己条件还不够,写的入党申请就没有递交。第二次,虽然摆正了入党动机,但由于违反了俘虏政策,受到了领导批评。他觉得一个人不能模范地执行党的政策,怎么能够得上党员的标准呢?便把入党申请书收了起来。第三次,他通过反复学习党的任务、党的性质和党的政策,并在行动中自觉践行,多次受到表扬,这才开始动手写入党申请书。1946年1 月,由于表现积极,焦裕禄被批准入党。焦裕禄在“自传”中这样写道:“1946年1月,民兵队长焦方开及在我村领导工作的区委组织委员焦念文,将我叫到农民焦念祯家入了党。这时党员是绝对保守秘密的,入党时也未举行仪式,只有支书李景伦讲了党章和念了几遍党员教材,介绍了谁是党员,告诉我候补3个月。这时支书是李景伦,党员只有民兵队长焦方开、民兵焦念来、焦念书、孙迎志等,领导我村工作的是区委组织委员焦念文、区武装部长王祥章。” 

树立正确的信仰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时期,焦裕禄虽然在党的感召下选择投奔了革命,并在党的教育下对党的信仰和主张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学习,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够高。焦裕禄在“自传”中写道:“当时入党时,只想到过去个人受了鬼子汉奸那么多罪,现在解放了,当了民兵,诉了汉奸的苦,还能打鬼子汉奸报仇,很感谢共产党……。”从焦裕禄的入党动机可以看出,此时的他虽然在行动上入了党,也有了一定的觉悟,但思想上与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03从战火洗礼到多岗历练——焦裕禄的思想蜕变

入党后,焦裕禄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开始更加忘我地工作和学习,先后参加了支援淮海战役、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共青团建设、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农业建设等工作,不仅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和解放后的多岗位历练,还为国家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贡献。

在部队,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在共青团,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鼓励团员干部积极为党工作;在洛矿,他不仅圆满完成了赴东北学习工业管理知识的任务,还克服各种困难,带队研发出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卷扬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兰考,他带病坚持工作,熟练地将党的政策和工作方法运用到治理“三害”工作的实践中,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掀起了一场治理“三害”的伟大斗争,取得了治理“三害”的初步胜利,并用他那短暂的生命,给兰考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学习中,焦裕禄深刻地明白一条真理:“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才能够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够正确地领导人民群众,克服种种困难,争取伟大的胜利。” 作为后世公认的毛泽东的好学生,焦裕禄无论走到哪里随身都会带几本毛泽东的著作,不仅自已养成了随时随地学习毛泽东著作的习惯,从中汲取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还经常要求下乡的干部一要带毛泽东著作,二要带劳动工具和行李。他常常教育身边的同志:“不读报纸不知道天下大事,不看文件不能领会党的政策,不读毛主席著作就要迷失方向” ,他还鼓励大家说:“干劲不足的时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干革命工作嘛!总会有困难的。越是有困难,越要有雄心斗志,越有困难,越要学习毛主席著作。” 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嘱咐守在身边的大女儿说:“小梅,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也作为送你的礼物,那里边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工作,怎么做人,怎么生活” 他去世后,人们在收拾他遗物的时候,在他的床头还找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和一本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焦裕禄成长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是真正意义上把对党的信仰的坚守深深地融入到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每时每刻,正是因为这种长期的坚持,才让他真正做到了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并最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作者系焦裕禄精神研究院研究员、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师 张冲)